京華時報記者呂莉紅
  昨天上午,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外電影合作論壇在北京飯店舉行。美國導演奧利弗·斯通、墨西哥導演阿方索·卡隆、俄羅斯導演季莫爾·貝克曼貝托夫、法國演員讓·雷諾和中國導演寧瀛等中外電影人齊聚一堂,暢談“國際合作的本土化策略”。
  《最後的戰爭》將推出續集
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、美國電影協會主席克裡斯多夫·多德出席論壇並致辭。現場,中美加合拍片《最後的戰爭》進行了合拍簽約,並簽署了續集《遲來的和平》合作意向書。《最後的戰爭》由尼克·鮑威爾執導,海登·克裡斯滕森、劉亦菲、尼古拉斯·凱奇、安志傑等人主演,預計今年9月或10月在中美上映。
  現場還推出了中法合拍片《勇士之門》項目。該片是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外電影合作論壇的成果之一。呂克·貝松去年參加完論壇後,回國後與人合作寫出了這部劇本。
  合拍片不能僅僅盯著錢
  當天論壇以“國際合作的本土化策略”為論題。談到合拍片的本土化問題,奧利弗·斯通直言大多數合拍片都不好,所謂合作僅僅浮於錶面,只是加上了另一種語言或他國的演員。他認為,合拍片不能老盯著錢來做,要有更深度的融合和思考,“一部美國電影如果僅僅選擇中國演員,那並不能算是好的合作,也不能造就好演員或好電影”。
  對此,阿方索·卡隆表示認同。他認為,對於合拍片來說,錢是必要的,但不能只為了錢,要註重有機的融合,“在《地心引力》中,中國元素是有機組成部分。就太空站來說,中國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”。
  曾拍攝《通緝令》的俄羅斯導演季莫爾·貝克曼貝托夫認為,人性是相通的,合拍不能從錢出發,而應該多交流,分享各自的想法。他稱這也是他來參加北京電影節的原因。就著“溝通”的話題,阿方索·卡隆進一步強調,這種溝通應該是雙向而有意義的溝通,“當我們真正有內容去溝通的時候,這種溝通才有意義,溝通不能成為商業或者交易的一個藉口”。
  奧利弗吐槽功夫片
  被問及是否會來中國拍合拍片,奧利弗·斯通坦言,他曾為尋求合拍而三次來中國,但提出的三個合拍項目都未能實現,他不禁感慨在中國拍合拍片有太多限制。斯通稱他是個坦率的人,經常批評美國電影,這次來北京依然不改本色,表達了對中國電影的一些失望情緒。他稱十分喜歡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功夫片,裡面的角色、服裝都非常中國化,“現在的功夫片不再有這種魅力,像《卧虎藏龍》拍得非常漂亮,但失去了最初的魅力”。
  對此,卡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,他認為老的功夫電影固然有魅力,但不能墨守成規,“就《卧虎藏龍》來說,現在的年輕觀眾受到多種文化的影響,它能被這些年輕人接受”。
  卡隆稱,他對中國文化非常著迷,因此希望和中國能有更多的合作。“我對於中國文化背景下發生的故事很感興趣,也希望找到一個合適的中國故事,然後把自己的視角帶進來。”他稱暫時還沒有具體的合拍計劃,但是對此非常有興趣,以後會看更多中國電影、書籍,“我想指出的是,對中國文化來說,我非常有好奇心,而不僅僅是看作金融交易而已”。
  卡隆瞄準“無特效”
  卡隆憑藉《地心引力》摘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,他稱“小金人”獎座確實帶來了榮譽、行業地位和便利之處,讓他可以拍自己想拍的電影,接下去可能會拍簡單、沒有特效的劇情電影。至於具體項目,他笑言自己是個很慢的人,一部電影要用四五年,因此還沒定。
  談及對中國電影行業的觀察,他認為中國有一個健康而巨大的本土市場,“大家可以利用起這個本土市場,來作為進入世界電影市場的堅實基礎,而不是去複製或抄襲別的國家的模型。”他希望中國能拍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電影。他認為,中國電影應該創建起自己的模式,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中國推介到世界上去,而非把世界帶入到中國來。  (原標題:合拍片別隻顧掙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dgjavtdlel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